发布日期:2025-03-08 15:48浏览次数:
事实上,我国对急救知识的普及日益重视,并且已经在各个层面作出了科学规划。《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到2030年将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到3%及以上;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此外,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后开展三轮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急救教育,面向师生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代表提出将心肺复苏实践操作纳入中考体测,是希望借助学校和家长对中考的重视,倒逼相关部门将急救教育落实到位。对此,教育部门可以开展调研讨论,结合实际情况指导落实。毫无疑问,急救这堂“生命必修课”应该引起更大的重视。目前,各地的急救教育还处于分散化、临时化状态,教什么、怎么教都有一定的随意性。教育部门应及时从前几批试点学校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固化为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向全国推广,推动急救教育普及开展。
义务教育是普及性、强制性的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急救教育,意义非凡。这必将极大地提升青少年的自救与互救能力,填补上公共应急体系的一块重要盲区,从而提高我国全民急救水平。此外,急救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普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也有助于促使青少年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构建“生命至上”的价值认知jxfjxf首页,对于他们的成长产生深远而有益的影响。(土土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