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1-04 03:02浏览次数:
编者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平台。2018年1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发展报告(2018)》正式发行。该报告结合互联网社会群体代际特征,总结分析当前互联网与社会治理的特征与趋势,为互联网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方向借鉴和参考。本刊选取报告中三篇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中国的网上信息服务秩序进入一个“新常态”。本文对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信息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信息内容违背公序良俗的问题比较突出、舆情研判的准确性受到挑战、利用互联网化解基层矛盾的工作有待突破等。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本文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一是一手抓管理,一手促运用;二是更好地发挥舆情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三是通过改革和创新,建立以大数据驱动政务创新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本文言及的互联网信息内容,是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以及网民在网络平台自创的公开性、共享性信息活动。中国很早就认识到互联网信息服务规范的重要性,2000年以国务院令的方式下发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因此,ICP(internet contentprovider,互联网内容提供者)是所有提供信息服务网站的基础身份。在这个基础上,新闻、文化、广电、出版、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形成了内容提供者和运营监管的“四梁八柱”。
2013年以来,通过依法管理和多部门的联动,时政新闻和评论等内容变得更加有序。2017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修订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网信管理体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等作出新的规定。近年来,主流媒体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大量进入移动领域。前者规范新闻源,后者改进内容供给侧,两者形成合力,使网上主要的时政内容被规范的信息源(主流传统媒体)主导。
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网站一直都拥挤在与新闻时政有关的道路上。近年来,网信企业除了在媒体功能上将着力点放在财经、娱乐和社会新闻方面外,还大力开发互联网的商业应用功能。这些应用为全国网民提供财经信息和商业工具,网店、网上支付、微商等方兴未艾,利用手机上网的行为也趋于多元和实用,共享单车、鲜活食品快递、短视频、移动支付、O2O零售、健康管理、物流、网上银行等App等使用率迅速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2017年上半年,商务交易类应用持续高速增长,网络购物、网上外卖和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增长10.2%、41.6%和11.5%。网络购物市场消费升级特征进一步显现,用户偏好逐步向品质、智能、新品类消费转移。同时,线上线下融合向数据、技术、场景等领域深入扩展,各平台积累的庞大用户数据资源进一步得到重视。”
互联网诞生以来,人人连接,信息海量。但发展到一定时期,当信息的量不是问题后,有效内容、优质内容日渐成为稀缺资源。尽管业界对知识付费能走多远有不少存疑,但知识付费的出现对中国互联网信息内容生产是个极其重要的现象,因为它关系到网上信息内容的整体质量,以及对全民族的影响。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 “免费”与否就成为网民极为关注的话题。 “免费”大大提高了人们利用互联网的积极性,提升了社会利用信息提升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整体能力。但“免费”和“知识产权”相对矛盾。没有“知识产权”,一些领域的原创能力将被严重打击,例如音乐创作,因为苹果的“iPod”和iTunes Store商场,通过以0.99美元/首的低价吸引着用户挑选每一首音乐,才使音乐盗版问题得到缓解。这就找到了一条既支持原创版权,又将互联网技术发挥到极致的道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线上内容的爆炸式增长,发展之余,也产生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互联网低俗之风屡禁不止,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短视频和网络直播。近年来,短视频网络直播平台很火,成为一种时尚,唱歌跳舞讲故事就可以造就“网红”,也存在很大商机,这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由于商业因素的介入,不少直播平台成为低俗、色情、造假的重灾区。低俗之风是自有互联网信息传播以来就相伴产生的,直播平台目前是重灾区,但传统商业网站办的移动应用和新型的移动互联网信息应用也存在大量的问题。
在互联网1.0时代,网民的讨论平台比较集中,主要是新闻跟帖和论坛。移动互联网出现后,情况慢慢发生改变。先是在“弱链接”的新浪微博的时代,将主战场转移到微博开云电竞。但微博快捷的讨论和转发功能,将其媒体功能发挥到极致,以致一度失控。直到强链接功能、社交色彩强烈的腾讯微信出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交私密性不断增强,搜索引擎工具被不同系统、不同结构、不同资本背景所筑起的壁垒阻隔,互联网舆论场从此变得支离破碎,舆情热点开始变得分散化。网民获取资讯的主要来源从PC端到移动端后,手机就成为各种移动内容提供商推送的争抢之地,由此发展起来的“定制”,也改变过去一条信息多人传阅的特点,而呈现出多元化的源头,这使得信息获取者或舆情搜集者需要在多个渠道上去寻找。这也形成舆论场上的一个现象:对于某一类人很“热”的话题,对于另一类人来说可能闻所未闻。
互联网进入中国后,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民意开辟了一个重要渠道。因此网民热议的到底是什么,成为精准引导和决策的重要参考。近年来,这一功能似乎在削弱。
开云电竞
不只是商业网站,在体制内一些舆情研究机构发布的舆情排行榜中,不少舆情热点并不能准确地反映热度,或者说,热点舆情代表的不一定是“真问题”。在基层,网络上的议论更多地集中在社区的切身利益上,如何利用互联网、通过辩论和引导等公众参与的方式形成共识,近年来成功的案例不多。
中国的互联网信息内容传播秩序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传播态势基本稳定,网民的行为趋于多样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与全球互联网业态的发展同步,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处于领先。互联网有害成分得到重视并有相应的对策措施。这是一个大背景,为我们建设和利用好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更多地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的作用。
管理方面,首先要加强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宏观上对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及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明晰的规制。《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规章先后出台实施。其中,对于维护互联网传播秩序乃至政治秩序方面,最重要的是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修订。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行政执法单位层面、网络平台层面等全面保证了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中进行,守护了健康的传播生态,符合网民利益,利于长远发展。
立法,尤其是互联网立法,需要公众参与。因为互联网的特点是全民参与,除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要遵守法律外,对全体网民的守法也提出要求。众多的网民数量都在网上生成内容,应长期进行宣传教育,而立法的公众参与就是一次宣传教育的过程。我们既要加强党委政府的管理,也需要推进行业自律。通过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组织,充分激发基层活力,让社会组织参与网络社会管理。
加强对舆情的分类研判。互联网舆情确实存在大是大非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但全国性、全局性问题和网上出现的基层声音不能混为一体。把所有批评政府的声音都简化为有害信息、负面信息,是一种新的“懒政”行为,也是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行为。有害政治类信息应依法处置,民生类信息应与解决问题的党委政府部门联手,边报送边处理。在圈层化、分散的舆论热点中,特别要注意性质和趋势性的研判,注意流行数据后面的各种可能性,注意用通用工具无法大量检索的问题,不能把舆情工作形式化。
加快实施高速宽带网络、全面感知体系、城市大数据、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公共服务提升等工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破“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让大数据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驱动力、政府管理的“幕僚高参”,乃重中之重。比如,建成全面感知城市安全、交通、环境、网络空间的感知网络体系,实现“一图全面感知”;建成基于大数据、信息共享和人工智能的决策辅助体系,实现“一键可知全局”;在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的各领域通过信息化手段建成反应快速、预测预判、综合协调的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实现“一体运行联动”等。通过大数据,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区服务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线上线下联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钟海帆: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专职主任,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智库专家 )